2012年11月心理咨询服务数据动态
2012年11月份,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279人次(男性139人,女性14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9%。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61.3%,研究生占36.9%,教职工及家属占1.8%。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9.6%,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占到15.8%,其他占到4.7%。一般心理问题中,以个性与自我发展、恋爱与情感、情绪困扰为由,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43%。
12-14
2012
2012年11月份,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279人次(男性139人,女性14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9%。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61.3%,研究生占36.9%,教职工及家属占1.8%。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9.6%,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占到15.8%,其他占到4.7%。一般心理问题中,以个性与自我发展、恋爱与情感、情绪困扰为由,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43%。
11-08
2012
2012年10月份,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247人次(男性131人,女性116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8%。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51%,研究生占42%,教职工及家属占7%。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7.7%,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占到12.9%,其他占到9.3%。一般心理问题中,以恋爱与情感、情绪困扰、个性与自我发展为由,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47.4%。
10-31
2012
10月27日-28日,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主办的“心理咨询中的社会性别视角”高级督导研讨会在心理中心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特邀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工作系主任贾晓明教授担任督导师。我校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以及兄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等参加了本次培训。10月27日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理论培训,贾晓明教授从“性别”的不同角度的定义出发,重点对社会性别和心理性别作了解析,特别是指出了青少年对于自己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的重要性。从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视角,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尊重人本来的需求和特点,肯定每个个体作为“人”首先就应该具备的生存价值。贾晓明还通过我们每个人是如何被性别角色所影响,并结合案例和理论分析和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起探讨了与社会性别有关的心理困扰,并围绕“同性恋”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大家都认为应该尊重和接纳每个个体的情感倾向,同性恋的情感与异性恋的情感之间并没有实质差异,在对同性恋的咨询中关注的核心也应该是来访者本身的心理困扰,而非对同性恋进行矫正治疗。 10月28日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咨询案例督导。贾晓明教授对两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所报的个案进行督导,指导学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来访者,并结合个案讲解如何运用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心理咨询。作为由心理中心举办的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本次专业研讨会给大家提供了心理咨询中的社会性别视角方面的启发和借鉴,推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0-10
2012
2012年9月份,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149人次(男性73人,女性76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50.3%,研究生占42.3%,教职工及家属占7.4%。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8.5%,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占到14.2%,其他占到7.3%。一般心理问题中,以恋爱与情感、人际交往、情绪方面的压力为由,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44.3%。
09-25
2012
9月24日下午,为研讨和布置秋冬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工部、研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组织召开了各学院(系)、学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会议。各学院(系)、学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心理中心专职教师等约60人参加了会议,学务处副处长陈君芳、研工部副部长徐国斌、心理中心主任朱婉儿出席会议,心理中心副主任陈庆主持会议。陈君芳首先在会上阐述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她认为学工部将继续坚持以鼓励和表彰为主的工作考评和推进策略,通过专项工作评优、经费支持等举措,推动院系、学园层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院系、学园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先筹划和申报,以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另外,院系和学园之间要加强沟通,针对主修专业已经确认的学生可以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从学园到院系的过渡。徐国斌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会上讲了话,他认为学工部、研工部和心理中心三者密切配合是做好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希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测评和心理委员培训等各项工作中,大家通力协作,把工作越做越好。各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要有责任心,要主动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研工部将定期开展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沙龙,经常性地研讨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朱婉儿认为学院(系)、学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中心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学院(系)、学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希望学院(系)、学园可以加强与心理中心的联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共同解决,尤其是在帮助“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方面,学院(系)、学园可以多与心理中心保持联系。最后,陈庆就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几项重点工作的计划和要求做了布置和说明。主要工作事项有: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秋季学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2012级新生心理测评,“需要特别关心学生”工作,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心理委员培训、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校本培训课程等。与会人员展开了积极讨论,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本次学院(系)、学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会议,研讨和布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重要工作,统一了思想并对具体工作内容做出了细致安排,有助于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有序地启动和实施。
06-25
2012
2012年6月份,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186人次(男性113人,女性7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1.6%。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53.2%,研究生占43.0%,教职工及家属占3.8%。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2%,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占到19.4%,其他占到8.6%。一般心理问题中,以个性与自我发展、学业、恋爱与情感及人际交往问题为由,寻求帮助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50%。
06-18
2012
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揭牌一周年纪念特刊
06-12
2012
非洲菊——神秘“喂,同学你好,这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么?”没错,我们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学生助理,或许你从未见过电话线之后的我们,可是我们的声音或许早已在电流中邂逅——我们轻声了解你的困境、我们柔声为你解难、我们细声为你安排一位心理咨询师。我们是在电话线后的非洲菊,或许神秘,可随时用最温柔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咨询者。太阳菊——热情“同学你好,你是来接受心理咨询的么?请往这边走”,“这位家长,你先坐在这边,我给您泡杯水,您的孩子马上就出来了。”,“老师,有位家长想跟您单独谈谈,您看?”……我们是活跃在值班室和咨询室之间的精灵,散发着光和热,感染着前来咨询的同学和家长,让他们得到关怀的温暖。没错,我们是一朵朵阳光下绽放的太阳菊,我们有着太阳菊也无以比拟的热情,接待那些来访的,需要帮助的人。牵牛花——冷静“我必须马上见到咨询师!”“同学你别急,我马上替你安排”“我说的是马上!立刻!我不能再等了!再等我要死掉了!”“你先缓口气,喝杯水,你马上就可以见到咨询师了”……不是所以来访的同学都会是心平气和的,或许有人会被心事折磨地歇斯底里,或许有人会被他人刺激地焦躁癫狂,这时候,我们就是那象征冷静的牵牛花,熄灭你的焦躁,平和你的波澜,最后,让我们专业的咨询师来排解你内心的郁积。小鸢尾——同心“我觉得那个横幅应该再往右边一点,对对,这样就正了。”,“帮忙把这些水果端过去”这是中心在举办团辅或者培训的时候;“我觉得啊,我们应该再拍个如何进行网上预约的培训。”“喂,不要笑场嘛,很严肃的呐。”这是我们在拍摄给新助理的培训录像的时候……我们助理团队是连成一片的小鸢尾,我们同心,我们协力,我们可以拧成一股绳来完成一个大的任务。虽然可能会累,可能会疲倦,可是,我们也在收获着喜悦与满足。……其实,真要说起来,我觉得心理咨询中心是一个温室,有着巨大温暖能量的温室。来访的同学们是一朵朵的花儿,温室里的阳光会蒸发掉所有的悲伤与哀婉,带给同学们温暖与满足。 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助理 方启智(丹青学园人文大类) (本文获浙江大学2012年勤创节活动之“我的勤工助学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本文作者获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年度“优秀助理”荣誉称号。)
06-12
2012
五月,是杭州最美的季节,桃红柳绿,姹紫嫣红,一切皆是那样的春意盎然,到处都呈现着蓬勃的生机。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如此美妙的春天里,迎来了她揭牌一周年的纪念日!浙江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已积淀了良好的基础。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2010年3月,学校正式成立“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1年5月,在同样美丽的季节里,中心揭牌仪式暨“创伤治疗与危机干预”研讨会顺利举行。这标志着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进入了以专业化发展为导向的新阶段。也许大家会觉得好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仪式会和“创伤”联在一起?其实,心理服务是与人的生命、与生命本质和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的一项工作。而生命,其本身总是伴着创伤前行。生命的诞生和结束,就个体来讲,都是一次重大的创伤,而生命过程中的每一次成长,也必定是发生在创伤修复的基础上。自中心揭牌至今,我们接待个体心理咨询已超过2000人次,接受团体咨询已超过1000人数。在这些日子里,我们的咨询师们怀着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用他们特有的爱心和专业,真诚地呵护着每一颗受伤的心灵。每当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修复了创伤后重新展现出活力、看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在解开迷惑后重新流露出笑容,我们的咨询师们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欣慰和幸福!这些年,经历了与上千个生命的交流、与上千颗心灵的对话,我深深地体会到,症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她一定在诉说着什么,她是我们自己对创伤的一种防御反应。当你被症状所困,影响到生活质量时,一定要允许自己给自己一个求助的机会,学会接受专业的帮助。这是因为生命的过程总是伴有创伤,她需要分享、需要陪伴,这会让人感受温暖、更会让人获得力量!而创伤修复后的生命,将会迎来比五月的季节更加绚丽的色彩、更加蓬勃的生机! (文/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 朱婉儿)
06-07
2012
2012年5月份,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304人次(男性181人,女性12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1.5%。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68.1%,研究生占28.6%,教职工及家属占3.3%。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2%,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占到20%,其他占到8%。一般心理问题中,以学业、个性与自我发展、恋爱与情感及情绪困扰为由,寻求帮助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