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督导点中阶伦理培训圆满完成
25/09/27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为贯彻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提升学生从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能力,“2025年心理助人工作学生生涯发展增能计划”于7月1日至5日组织优秀本科生赴香港开展访学交流。交流期间,团队受邀参访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了解心理助人领域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并展开展开深入交流。访学团前往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与何天虹教授团队交流心理助人在多个领域中的融入和应用,通过中医学、舞蹈、即兴戏剧等领域的工作实践赋能心理帮扶。交流涵盖,充分拓宽同学们对心理助人在艺术治疗形式、适用人群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同学们重点学习了解其社会工作与心理学专业的历史变迁、教学体系建设和相关专业设置,同时参观了香港中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书籍和与时俱进的VR技术体验区均令人印象深刻。 在香港理工大学心理中心,同学们深入学习了身心健康推广、辅导(咨询)服务、健康训练课程及运动代表队训练等四大服务模块,香港科技大学多元化的心理服务、深入到学生生活中的服务形式以及独具特色的推广方式,让同学们对心理助人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在香港演艺学院,大家参加了“心感·灵动·舞蹈祭”工作坊活动,通过舞蹈活动体验身体作为情绪容器的疗愈作用。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艺术疗愈的独特价值,认识到动作如何重建自我对话,为心理助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与香港师生热烈交流,分享对心理助人领域的感悟。此次“心理助人工作学生生涯发展增能计划”赴港交流活动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段学术与文化的双重旅程,通过参访多所香港知名高等学府,深入了解了社会工作与心理助人工作者的培养模式,体验了“心理弹跳站”、正念冥想等创新的心理助人形式,同时深刻体会到艺术疗愈的独特价值,拓宽了对心理助人工作的认知,坚定了助人信念与文化自信。
查看详情2025年6月30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春夏学期末总结会在中心会议室顺利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教师参与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心理咨询服务质量提升、危机干预能力强化等主题展开,为进一步推进全校心理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会上,心理中心副主任梁社红总结回顾了本学期中心在心理健康课程结构、教材出版、课程师资团队拓展、课程覆盖面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入团体辅导等创新形式,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与获得感,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满意程度较高,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心理中心副主任黄皓明对本学期心理中心专业咨询服务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介绍了本学期在提高初访预约效率、提升咨询服务量、拓展签约咨询师队伍方面的工作。此外,本学期在危机干预能力建设方面,通过系统化培训、集体备课、案例研讨实战演练和专家督导等不断优化危机干预体系、培养危机育人的合作意识、并强化学生工作队伍的实战应对能力。最后,李涛主任总结发言。她对中心本学期的工作表示肯定,尤其强调中心与院系联动的工作上稳步推进与落实。同时,对接下去的工作,李涛主任也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深化“全员育心”理念,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三是要围绕浙江大学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培养体系,心理健康工作要继续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更科学、温暖的心理支持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查看详情2025年5月17日至18日,浙江大学第一期心理助人能力培训顺利开展,学校近20名辅导员参加培训。 培训期间,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负责授课,分别就“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转介”“危机识别与干预技能训练”和“谈心谈话及家校沟通技能训练”进行专题培训。 本次心理助人能力培训同时开展辅导员和学生谈心谈话、危机中的家校沟通等模拟练习,通过理论讲述和实践演练帮助辅导员们夯实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助人能力和水平。
查看详情5月10日,2025年第二十一届浙江省高校学生心理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朋辈心理科普”,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常青藤心理服务团队、心桥朋辈互助中心、研究生心理互助会和心泉朋辈心理服务团承办。来自浙江省的16所高校,共23个心理社团/组织的师生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出席论坛并致辞,她提到全国上下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朋辈心理互助,并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朋辈互助上做出的课程设置、组织建设与榜样激励的举措与成效,并期待各高校通过本次论坛继续创新思路与举措,为高校朋辈心理育人注入新动能。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许亚萍出席论坛并致辞,她对投身一线服务的同学们表达了肯定和认可,分享了体育与心育工作融合的心得体会,呼吁同学们持续做好心理科普的青春代言人、朋辈互助的温暖行动派和心灵成长的贴心陪伴者。来自浙江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代表李佟在论坛上发言,他介绍了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起源,分享了校内各大学生心理组织或社团在“朋辈心理科普”上所做的举措与成效,并表达了继续投身朋辈心理互助服务,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梁社红老师在论坛上进行了“提升胜任力,朋辈共成长”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形式,结合生动的案例传授了朋辈心理辅导的胜任力与核心技能,并呼吁同学们在助人的同时做好自我关怀。在学生经验分享环节,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12个心理类社团和组织代表展示了各高校在“朋辈心理科普”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全体参会人员就“朋辈心理互助与科普”进行了交流研讨。随后,参会代表在浙江大学“五育并举 健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体验了卉心园艺、正念冥想、生物反馈和运动健心等各类心理素质训练。本次论坛促进了省内高校学生心理组织和社团的交流合作,拓展了“朋辈心理科普”的新思路。未来,各校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朋辈心理健康教育走深走实。
查看详情查看详情
2025年1月15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年终总结会在浙江大学科技园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专职教师参与此次会议,共同回顾与展望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篇章。会议由陈南菲主持。会上,心理中心副主任黄皓明以“专业赋能,助力成长”为主题,对2024年心理中心的专业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他详细阐述了中心在2024年咨询量增效与队伍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对未来提出了前瞻性思考,即:精进师资队伍的危机干预能力,加强院系联动和营造更加浓厚的专业讨论氛围,为师生提供更加坚实的心理支持。紧接着,心理中心副主任梁社红带来了题为“提质增效,育心助人”的总结报告。她生动展示了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工作上的丰硕成果与显著提升,并围绕师资培养、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心理课程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设想,希望下一步继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研究效果。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以“心开始,新展望”为题,肯定了中心全年工作的成绩,并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同时,就下一年度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抓基础,重点是危机预防与干预能力;二是抓学习,重点是院系案例研讨常态化;三是抓影响,重点是发挥全省心理联盟领头作用;四是抓发展,重点是用好政策促队伍成长。最后,李涛主任发表了总结讲话。她对中心2024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从国家卫健委的政策文件出发,强调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高校育人工作要求,要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既要服务好学生个体,也要与院系紧密连接,既要符合时代潮流,更要满足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李主任还深情阐述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她鼓励大家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学会在解决问题中求发展,既要勇于个人奋斗,也要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次年终总结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24年度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为来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22日,浙江大学第五期心理助人能力培训在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主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党委学工部副部长金芳芳出席。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4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旨在提升育人队伍的心理健康素养与助人能力,增强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唐光政主任、谭忠林主任、王奕权主任和李晓晶副主任,他们分别就四类急需心理救援的精神问题进行了讲解,包括:抑郁焦虑相关情绪问题、应激相关问题、成瘾行为及电子产品使用问题,以及精神障碍中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主要危机、识别方法和干预措施。培训通过讲授精神障碍危机识别与干预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党委副书记们掌握常见精神障碍问题及有效的干预技能。在案例教学环节中,大家通过小组角色扮演,运用了家谱图、多元会商等技术工具,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了副书记们的心理谈话技巧,增强了与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及医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就家校协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预防和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对培训进行了总结。她基于浙大精卫模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AI智慧大脑系统,回顾了心灵援航初阶和进阶培训的核心内容,梳理了共性问题与谈话技巧,强调了心理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希望大家达成系统合作的共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通过此次培训,党委副书记们不仅加深了对心理障碍特征与危机的了解,还系统学习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提升了危机识别与处置、资源调动的能力,为更好地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预防提供了有力保障。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6日,“艺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专题工作坊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白沙综合楼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梁社红主持,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总监、表达艺术治疗硕士课程及社会科学硕士课程总监何天虹主讲,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等共30余人参加。首先,何教授带领参与者通过身体姿势进行热身,体验和学习如何将舞动和绘画的表达性艺术形式运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参与者们在进行了拍手游戏后,跟随音乐变换不同的节奏,从伸展双手到舞动行走进行了身体活动,并在身体所触及的个人空间中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感受。随后参与者们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脑海出现的画面,并且尝试了由点连线的绘画游戏,通过呈现的图形结合自身状态进行自我觉察与相互分享。参加者表示通过活动体验,不仅获得了身心的全然放松,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收获了新的体验,获得了新的领悟。然后,何教授就艺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何教授详细介绍了青少年所需心理辅导的特点、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的特点,强调了身体动作作为最自然和直接的沟通媒介,在沟通表达和治疗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出了身体动作同步和节奏对心理辅导效果的正面影响。最后,参与者就表达性艺术在心理辅导应用中的困惑,以及在个体辅导中如何应用身体动作开展工作等进行提问,何教授分别给予了细致而生动的解答。本次工作坊中,参与者们通过身体活动、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沉浸体验,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深刻感受到表达性艺术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后续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查看详情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浙江督导项目点依托单位,下称浙江督导点)主办,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承办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中阶伦理培训”,在浙江杭州顺利举办。来自高校、医疗机构、专业社会机构的70余名已完成注册系统初阶伦理培训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特邀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吴才智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王纯教授主讲。浙江督导点负责人、注册督导师祝一虹副教授主持培训并致辞,热烈欢迎参训成员。浙江督导点负责人、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聘首席督导师朱婉儿教授受邀出席。在第一天的培训中,吴才智教授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说了“伦理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伦理议题中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以研究的思维和求是求实的精神为临床咨询实务找到确切的法律来源与依据。此外,吴才智教授还就“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伦理议题”展开更加细致的论述,他强调咨询师必须具备处理危机干预的相应胜任力,并以“保密与知情同意”为例,说明伦理议题的实际操作中该如何在保障规范化与严谨性的同时体现对来访者的人文关怀。在第二天关于“网络及计算机使用中的伦理议题”的培训中,王纯教授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心理行业的重要形式,然而现阶段,网络心理咨询的迫切需求同不完善的伦理体系之间产生矛盾,并且,互联网媒介与专业服务对象存在特殊性,因此从业者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伦理困境。对此,王纯教授从相关法律法规与守则、身份确认与资质能力审核、隐私保密与数据安全、专业关系、风险管理和危机预防等方面一一予以阐释。与会者结合从业经历与个人体验,针对数据保护、双重关系、执业媒材、从业人员社交媒体使用等重要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培训最后,祝一虹副教授代表主办方再次感谢主讲人和与会者,并指出,面对当前困境,需要所有咨询师一起努力,在遵守伦理的自我约束中拥抱千变万化的新时代。供稿:田冰审核:祝一虹、谈论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