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拔优秀本科生赴香港参加“2025年心理助人工作学生生涯发展增能计划”的通知
05-09
2025
05-07
2025
你是否觉得体重总是超出理想范围?你是否被食物“绑架”了? ——当饥饿感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情绪; ——当“吃”变成一种压力,而不是一种享受…… 你是否渴望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不知道从何开始?如果这些问题让你感到困扰,那么欢迎加入我们的团体辅导活动!在这里,你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索饮食行为的秘密,解锁健康与轻松的生活方式!活动亮点:觉察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饮食行为模式,发现隐藏的心理动因。 调整非理性认知:学会识别“情绪化饮食”的陷阱,告别不健康饮食。 重塑健康生活:让“吃”回归简单与快乐,迈向轻松健康的人生。 你将体验到: ☑ 第一周:发现自己——饮食背后的秘密 ☑ 第二周:打破借口——掌控饮食的艺术 ☑ 第三周:坚持到底——我的健康蜕变蓝图适合这样的你: ✓对自己的体重感到困扰,渴望改变却不知如何开始 ✓想要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摆脱食物的控制 ✓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索饮食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 团体时间:2025年5月14、21、28日,下午13:30—15:00,共3次。 团体人数:8-12人团体地点:紫金港校区心理中心(银泉学生服务中心3楼)运动健心室报名须知:本次活动面向浙江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是浙江大学21天体重管理训练营的活动之一,仅限参加训练营的同学报名(训练营推文报名链接:告别体重烦恼,拥抱健康蜕变!浙江大学21天体重管理训练营等你来战!)。本活动为封闭式团体辅导,中途不增减成员,无特殊情况请全程参与,团体开始前将签订保密协议。报名方式:校园网环境下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心理服务系统www.xlzx.zju.edu.cn,右上角服务预约快捷入口,登录后,选择【团体咨询】→【选报团体】→选择【饮食和体重管理的认知干预团体】→点击报名→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资料→审核通过后可参与团体,按照短信提示前往(未审核通过的请关注后续活动)。报名截止时间:5月12日晚24:00团体带领者:祝一虹,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D-20-027)。曾在Beck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参加认知行为疗法培训。韩露,女,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见习咨询师,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应用心理在读研究生,接受认知行为疗法长程培训。我们一起探索饮食行为的奥秘,迈向轻盈健康的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5年5月7日
05-01
202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及《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在202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间,特此举办第二十一届浙江省高校学生心理论坛。本期论坛主题为“朋辈心理知识科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论坛时间2025年5月10日(周六)14:00-17:00二、论坛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银泉学生服务中心335报告厅三、面向对象在杭高校党委或团委指导下的心理类学生社团或组织代表(约50人)四、论坛议程:14:00-14:05 开幕式14:05-14:20 领导致辞与学生代表发言14:20-14:40 “提升胜任力 朋辈共成长”主题报告14:40-15:30 “朋辈心理科普”经验举措分享15:30-16:30 分组交流与研讨16:30-17:00 心理素质训练体验五、报名方式欢迎在杭高校心理健康类学生社团或组织代表参与,点击链接或扫码报名:https://www.wjx.cn/vm/hLDyFMb.aspx。名额说明:各社团或组织选派1-3名代表参会。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5月7日晚23:00。主办: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浙江大学常青藤心理服务团队浙江大学研究生心理互助会浙江大学心桥朋辈互助中心浙江大学心泉朋辈心理服务团2025年5月1日
04-30
2025
2025年心理中心五一劳动节值班表序号日期星期到岗值班15.1星期四黄芳25.2星期五丁汝楠35.3星期六丁汝楠45.4星期日孙大雁55.5星期一邵瑾2025年心理中心五一劳动节假期为:2025年5月1日-2025年5月5日。心理中心五一劳动节假期值班形式为:到岗值班。到岗工作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
04-28
2025
各院系、学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及《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大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来临之际,举办2025年浙江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相关安排如下:一、主题关爱生命 共促健康二、时间 2025年5-6月三、内容(一)求是·心理健康论坛1.时间:5-6月2.地点:紫金港校区3.主题:自我价值与生命价值4.嘉宾: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二)“夏木成帷 知行共进”2025年浙江大学第二期心理促进训练营1.时间:5-6月2.地点:紫金港校区银泉学生服务中心3楼“心立方”成长基地、各校区二级心理辅导站3.内容:冥想减压、光照暖心、生物反馈、沙盘艺术、卉心园艺、运动健心等。(三)“凝萃‘心’光,闪耀‘心’河””2025年第二十一届在杭高校学生心理论坛1.时间:5月10日(星期六)14:00-17:002.地点:紫金港校区3.内容:“提升胜任力朋辈共成长”主题报告、“朋辈心理科普”经验分享、心理素质训练体验。4.参加对象:在杭高校学生心理朋辈团体代表(四)2025年“朋辈辅导之星”评选1.时间:5-6月2.对象:班级心理委员和相关社团、学生组织学生骨干3.内容:围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个体帮扶和支持、团体心理辅导等方面情况,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之星”评选,提升我校朋辈心理服务的质量。(五)“浙‘理’有点意思”科普文化节1.时间:5月25日(星期日)10:00-14:002.地点: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3.内容:心理自我探索、理学知识科普、趣味互动游戏(六)校园健心主题夜跑1.时间:5月28日(星期三)21:00-22:002.地点:紫金港校区东区东田径场3.内容:健康长跑(七)美好心情体验站1.时间:5月-6月2.地点: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玉泉校区教四活动室以及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3.内容:“绘心绘卡,豆趣横生”心灵体验之旅、“青藤驿站”心灵书信交流活动、自我认知主题OH卡活动、“轻松管理每日压力”情绪解压任务卡活动、“心悦焕新潮”21天好习惯养成打卡、“泉心泉艺好心晴”玩书课堂,以及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体验活动(另行发布)。 具体信息将陆续通过学工部网站、“浙大微学工”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发布。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25年4月
04-22
2025
04-21
2025
你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吗?——当父母说“你该听话”,朋友说“你要合群”,社会说“你要成功”……那些翻涌的情绪、说不清的焦虑、深夜冒出的迷茫,是否也在问你:“我到底是谁?”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属于你的探索当语言遇到瓶颈时,我们用非言语的媒介绕过理性防御,用五周时间带你触碰最真实的自我:■ 涂涂画画: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说不出口的感受■ 艺术创作:搭建你的内心世界,看见隐藏的纠结■ 素材拼贴:从碎片化的图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模样■ 自由书写:抛开逻辑,让笔尖跟着真实情绪流动你将这样度过这5周☑ 第一周:情绪涂鸦——看清喜怒哀乐后的真实需求,不再被"莫名情绪"突袭☑ 第二周:自我面具——拼合看似矛盾实则多面的自我,更加接纳复杂的自己☑第三周:家庭之树——从家庭脉络中理解自己是如何长成,理解自我的形成☑ 第四周:双人涂鸦——在团体互动中看到自己的困局,寻找内心的答案☑ 第五周:未来拼贴——用亲手创作的作品,拼出未来的憧憬适合这样的你✓ 总觉得心里有话,但不知怎么说✓ 被贴上各种标签,却说不清自己是谁✓ 明明生活“正常”,却时常感到空虚✓ 想真正听懂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每周一个半小时,给自己一个安全角落让画笔、颜料、沙具、黏土代替语言遇见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你自己团体带领者:邵瑾 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博士,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X-20-79)。清华大学心理系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毕业,接受过系统的表达性艺术、心理动力学、叙事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田冰 心理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 (UCL) 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得CPS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咨询伦理认证(初阶、中阶)。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完成一年心理咨询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并于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完成一年半的实习和见习项目。参加过认知行为疗法(CBT) 、心智化疗法 (MBT) 、团体咨询与治疗、格式塔治疗、游戏治疗、一次单元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团体时间:4月28日-6月2日,每周一下午2点—3点半,一个半小时团体人数:8~10人团体地点:紫金港校区银泉学生服务中心沙盘艺术室314报名须知:无需任何艺术基础,为保障团体效果,报名者需确保全程参与,超过1/3缺席的会取消参与团体资格。完整参加团体后可申请二课分。团体开始前将签订保密协议。报名方式:校园网环境下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心理服务系统www.xlzx.zju.edu.cn,右上角服务预约快捷入口,登录后,选择【团体咨询】→【选报团体】→选择【表达性艺术自我探索团体】→点击报名→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资料→审核通过后可参与团体,按照短信提示前往(未审核通过的请关注后续活动)。报名截止时间:4月26日晚24:00
04-11
2025
你是否正在经历这些困扰?面对学业感到焦虑,总觉得自己“学不会”“做不好”缺乏学习动力,容易拖延,目标模糊不清自我怀疑,认为“努力也没用”,陷入负面情绪循环渴望改变,却不知从何开始…… 学业之路,或许荆棘丛生,或许迷茫无措,但你并不孤单。我们深知这一路上挑战重重,但每一位同学都拥有独特的潜力与价值。现在,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加入学业赋能成长团体,通过科学测评你的优势特征、探索你的发展目标、一起直面当前的困难,助力你的学业成长之路。✅ 团体目标通过权威优势测评,明确你的核心优势,并在学业中发挥它们的力量。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中缓解学业压力,一起探索设计个性化行动计划,让改变真正落地。✅ 团体特色小规模深度团体,在安全、包容的场域中彼此支持,告别孤独奋斗。趣味环节设计,告别枯燥说教。同时收获个性化关注与同伴支持。✅ 团体带领者v 梁社红,女,博士,副教授,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X-17-037)、注册督导师(D-24-029)、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生涯教练(BCC2628-CH),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v 魏佳丽,女,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签约咨询师。曾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实习咨询师、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实习心理老师及CPS“启明星榜(心理热线)”热线咨询师。v 李文敏,女,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咨询与发展心理学方向在读研究生,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习咨询师。v 赵程霞,女,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咨询与发展心理学方向在读研究生,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见习咨询师。✅ 团体时间与报名2025年4月18日—5月30日周五下午或晚上,连续长程团体,一共6次,每周1次,每次2.5小时。如有意向,请在4月16日前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 温馨提示1、请确保能全程参与团体,完整参加团体后可申请二课分。2、团体开始前将签订保密协议,我们承诺不会将任何个人信息泄露给无关的第三方。
04-10
2025
值班日期活动带领教师联系电话4月5日(周六)国锐(玉泉)889825254月6日(周日)郑依阳(玉泉)879531324月12日(周六)金真皓889825254月13日(周日)纪丁烨889825254月19日(周六)李娟889825254月20日(周日)姜杭钰(玉泉)879531324月26日(周六)张慧889825254月27日(周日)李阳889825255月3日(周六)丁汝楠889825255月4日(周日)宋迪(玉泉)879531325月10日(周六)胡春男(玉泉)879531325月11日(周日)田宇婧889825255月17日(周六)黄芳889825255月18日(周日)张中奇(玉泉)879531325月24日(周六)谈论语889825255月25日(周日)郑依阳889825255月31日(周六)丁汝楠88982525
04-09
2025
有时,抑郁和焦虑,正是创伤性压力事件滞留在我们神经系统中的创伤反应。正念生活小组以东方传统文化的正念生活禅(止观禅)为基础,结合西方创伤疗愈理论,借助简单的日常方法,例如:呼吸、微笑、安坐、步行、进食、唱歌、分享等,培育集体正念能量,促进个人身心合一,启动自我疗愈的内在力量,滋养对自己、他人对世界的慈悲和理解,从而转化痛苦,疗愈伤痛。 “正念生活小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根据在北川中学长期心理援助的工作经验,带领团队研发的集体疗愈支持小组。2020-2022年,龙迪教授组建正念生活小组工作团队,主持完成“新冠疫情创伤疗愈本土化心身支持”应急攻关项目,为新冠疫情下心理受创者提供心身支持服务,促进创伤疗愈和哀伤转化。研究显示,8-10周的“正念生活小组”活动能有效提升来访者的正念水平,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提高社会支持感知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促进创伤后成长。2022-2024年,正念生活小组为“心花计划”47名亚临床抑郁状态的来访者(18-35岁)提供疗愈支持服务,初步数据分析显示:各项指标成效显著。本次工作坊旨在为中心心理咨询师与正念师资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介绍和体验,帮助参与者: 1.认识正念生活小组的核心理念与理论基础; 2.掌握正念生活小组的应用技巧 3.通过体验式学习灌溉和平喜悦、转化痛苦、重建连结。4.自由研讨中深化体验。师资简介: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督导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校和家庭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原)保护儿童及家庭研究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神经心理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福利哲学博士。曾任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督导。在汶川地震期间参与长期心理援助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中学工作站(安心团队)站长。近二十年来,龙迪老师在基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正念生活、创伤疗愈、儿童保护/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建设友善家庭等多领域进行广泛扎实地探索,积累了深厚的专业干预经验。工作坊时间:4月14日上午9-12点工作坊地点:心理中心正念冥想室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