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卷,也要好好睡觉!
03-21
2024
03-12
2024
3月12日,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党委书记骆宏一行来访,党委学工部副部长金芳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梁社红、黄皓明、陈南菲,专职咨询师刘艳等参加调研座谈。金芳芳对骆宏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梁社红介绍了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相关情况,包含发展历程、人员情况、主要工作等,就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合作提出期望。与会人员就全员心理育人培训、家校医社合作、心理素质训练、绿色通道等工作进行了深度沟通交流,落实了相关工作流程细节。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心理中心场地、各硬件设施和功能区。通过本次参观交流,落实落细医校合作具体事宜和相关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医校协同育人明确了工作路径和方向。
03-07
2024
3月6日,党委学工部副部长金芳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梁社红、黄皓明、陈南菲等一行5人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参观交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骆宏、院长李涛及相关中心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骆宏对金芳芳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首先介绍了医院相关情况。他表示,医院和学校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交流,在学生心理健康、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希望下一步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深入推进相关合作事宜。金芳芳对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长期以来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就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双方强化心理健康促进、预防、支持等重点环节合作,推动科技赋能专业提升等提出期望。与会人员就青少年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心理咨询、全员培训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先后参观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心理热线室等。通过本次调研交流,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进一步思路。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常态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01-16
2024
1月15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银泉学生服务中心335会议室召开。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国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国斌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学生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强化五育并举的重要着力点。徐国斌对中心下一步工作提出希望:一是提高站位格局,找准定位、立足本位。要准确认识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大局意识、增强大局观念,提前谋划、精准部署,在新的一年里彰显出新作为。二是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开拓、勇攀高峰。要扎实推进心理咨询、课程建设等工作,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在打造高校心理育人示范高地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三是夯实内部建设,凝心聚力、增强效能。要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团队协作的成长感、幸福感、收获感和愉悦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出席并发言。她指出,中心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也对未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期待。坚持学生成长初心,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多部门联通、多领域交叉,在教学、咨询、科研维度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新组织管理机制,要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心理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化精品课程建设,要深入开展探索性、创新性课程建设工作,实现课程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做到课程育人助人助己、走深走实。会上,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作2023年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总结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梁社红、黄皓明分别作题为《加大课程建设,促进心理育人》和《守正创新,赋能成长》的专题分享。最后,与会全体老师共同用手指点亮“心心相印”育人树,绘制欣欣向荣和美画卷。新的一年,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定将齐心协力、携手并肩,着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12-29
2023
党委学生工作部内设机构负责人任职宣布会顺利举行
12-22
2023
11月中旬,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职咨询师丁汝楠老师带领沙盘艺术室的志愿者,开启了了一场为期6周的"OH卡自我探索"心灵之旅,该团体心理咨询有共5位沙盘艺术室的志愿者,以OH卡为媒介,围绕自我探索为主题开展互动,引导参与者深入探索多样的自我,感受人际互动的奥秘。一、什么是OH卡心理团辅?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OH卡是一种心理图卡,也被称作为潜意识投射卡,我们内心有很多没有被觉察到的想法和感受,通过OH卡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把这些想法通过更具象化的方式来呈现。Oh卡会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自己。在团辅过程中,参与者通过Oh卡的引导,以更开放的方式表达自己,深入挖掘内在情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潜力。二、成员反馈在团辅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们纷纷分享了他们的心得和感受。参与的同学们表示:“通过OH卡的引导,我发现了一些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人生的九宫格让我回顾了自身的成长经历,而英雄成长之路当时那些想象和体验也让我看见了自身对挫折与战胜挫折的想象,这些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OH卡帮我拓宽了对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的理解也更加多元。” “每个周五下午来参加团辅活动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可以让我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暂时抽身出来,和同学们进行天马行空想象的场所,在这里我不用担心自己的想象太过离奇,也不用担心说出来会被评价,真的是一场独特的体验” “通过这几次的团辅,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分享和倾听,我们对彼此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这些认识是我们日常交友中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在这个安全的空间,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似乎更加深入,更有共鸣。很多同学说的话都让我意外的触动。”通过这次心灵之旅,参与的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自我的“潜能”,拓展了心智和人际互动的边界。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揭开了内在世界的面纱,收获了对自我更深层次的理解。心理中心将持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丰富有趣的心理健康活动。
12-13
2023
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第六期“求是·心理健康论坛”于2023年12月11日晚19:00正式上线,本期论坛主题为“缓解焦虑,安享睡眠”,邀请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医学领域两位杰出的专家,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指导,探讨如何更好地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潘贤林副部长主持,潘部长对莅临论坛的二位专家进行介绍,并对线上参会观众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开展专家专题报告环节。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赵静波进行了“接纳焦虑,它是你的信使”的主题报告,围绕大学生在适应、学业、社交、恋爱和就业等方面会面临的焦虑问题展开,指出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焦虑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当下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焦虑包括现实性的焦虑和病理性的焦虑,它会带来双重的影响,日常生活中要觉察焦虑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要注意甄别适应性的焦虑。赵教授还介绍了正常焦虑和焦虑症的区别,以及持续压力下的身体反应和情绪调节机制。对于正常焦虑,我们需要觉察和接纳,但焦虑症的出现会影响身体中器官的功能,需要及时调整和寻求医学帮助。此外,赵教授还提出了“五好”应对焦虑的习惯,包括吃好、睡好、运动好、关系好、玩得好,给学生提出应对焦虑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接下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毛洪京进行了“拨开迷雾看真相——谈谈睡眠背后那些事”的主题报告。毛院长首先详细科普了睡眠障碍的几个方面,包括失眠、早醒、连续中断、日间功能障碍等,以及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同时,毛院长还提到了失眠的易感因素,女性比男性容易失眠,此外还包括年龄、家族史、焦虑倾向的人格特质和神经敏感性等。最后,毛院长讨论了身体疲劳和失眠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睡眠不好的人要严格控制卧床时间进行睡眠限制,并且提出了通过认知行为训练、运动和降低警觉度来改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的方法。最后,会议组将提前搜集到的提问和直播过程中的观众提问留言,邀请专家老师进行了现场回答与讨论。提问一:同学们经常讲一个词叫“内卷”,现在环境压力比较大,内卷带来比较多的焦虑,在这样一种总体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自身的稳定和平和?赵教授: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时候不太明白自己的目标,不太明白每一天的学习都在追求什么,而是不断地去比较、去看别人。人云亦云的结果是,做了很多无用功,消耗了精力却收效一般。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一定要有定力,内观自己:我到底想要干嘛,我自己人生的追求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跟别人比。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想要做什么,第二步是定好计划,第三步就脚踏实地去走。这样就会减少被外界裹挟。现在外界各种各样的选择很多,我们的困惑也很多,也容易被卷进去,所以就需要我们具有定力,而这个定力的基础就是更清晰的自我认识。所以理性平和是减轻内耗、内卷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提问二:现在大学生想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任务完不成就逐渐有熬夜学习工作的习惯,开始强迫性晚睡,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毛院长:首先我们得排除抑郁等疾病因素,再来讨论这是不是行为因素。这样的行为是否给白天造成一些困扰呢?如果没有造成太大的困难,这样的晚睡也不必要称之为一个问题,因为它并不影响日间功能。如果对白天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那就要考虑做减法了,大多数人并不是短睡眠者,我们需要充分的休息。人生是需要聚焦的,把有限的事情做好,反而带来的收获会更多。人生总是在很多时候都在不停选择,不断放弃。如果不停给自己做加法,也许你的睡眠和情绪都会非常糟糕,我觉得没有必要。提问三:有一些人天生就容易焦虑,如何去认识到是因为自己这个特质而焦虑,还是因为事情本身引起焦虑?如何确定自己是特质型焦虑?以及有什么比较好的调节办法?赵教授:有些人天生就是容易紧张担心,需要先区别是不是病理性的,如果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担忧是需要看医生的。不同人面对相同的事会有不同水平的现实焦虑,特质或状态焦虑量表可以帮助大家评估自己的焦虑特质。特质型焦虑的个体更警觉,把它当做一个信使可以帮助你计划和准备。但如果杏仁核总是发出警报,甚至有些时候是假的警报,也会浪费精力、过度紧张。如果觉得自己是特质型焦虑,就更要养成好习惯:饮食的营养要跟上,睡眠习惯要好,规律运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爱好,也可以进行放松训练。此外,可以去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是放松的,在现实生活中多去创造这样的情境。提问四:现在很多人用智能穿戴设备来监测睡眠,到底多久的深度睡眠是正常的?以及这样的设备科学吗?如何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长?毛院长:手表监测浅睡眠、深睡眠是不准的,没有太大的科学价值。通过穿戴设备去看深度睡眠的意义并没有很大。一般来说深度睡眠占比13%-23%,每晚深度睡眠90-120分钟都是正常范围。如果评估工具没有意义和科学性,想着去增加深度睡眠这个指标也毫无意义。一些对睡眠特别关注的人,反而不建议去戴智能手表,戴着手表会给他增加更多焦虑。通过第二天的舒适程度来判断睡眠质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有太多人为的量化,因为睡眠几分钟的差异而焦虑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想要促进睡眠质量提高和深度睡眠增加,我觉得情绪是第一重要的,焦虑对睡眠影响密切相关,反过来睡不好也会焦虑。如果情绪得到改善,睡眠会明显改善。提问五:身体很累,感觉该休息睡觉了,但是脑子又很清醒,一直在想事情,这样的情况如何理解又如何应对?赵教授:越累就越要出去运动,通过运动的出汗可以促进身体清理因为压力和情绪产生的“废料”和“垃圾”。运动是可以缓解精神的疲惫和消极情绪的。因此,越累越要出去运动一下,躺在床上反而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毛院长:很多失眠的人群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晚上越睡不好,白天大脑警觉度会越高,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人非常疲劳,但是脑子又非常清楚,想去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把警觉度降低非常重要。如果是慢性失眠的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其次要考虑逐步稳定晚上睡眠,这样白天的警觉度就会下来。可以做一些呼吸训练、冥想引导等。撰稿人:张易潇、丁汝楠审稿人:梁社红、李娟
11-24
2023
2023年11月22日下午,浙江省高校心理援助系统团体督导项目在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正式开班!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徐国斌致欢迎辞,对浙里思政工作台“浙江省高校心理援助系统”在全省高校的协同联动发挥的有效作用予以肯定。浙江省教育厅宣传教育与统战处丁晓调研员对心理援助专家提出了工作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专业精神、奉献精神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浙江省高校心理援助系统团体督导项目”由浙江省教育厅宣传教育与统战处发起,委托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联盟执行,由浙江大学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承办,旨在提升心理援助平台专职咨询师的专业工作胜任力,保障浙江省高校心理援助系统服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督导专家组由来自省内的11位资深精神病学专家和心理督导师组成,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开班仪式后,李涛教授开展首次督导,她针对三个援助案例开展了工作指导,从精神障碍诊断评估、典型案例转介帮助等予以指导。学员们表示这样的专业指导对心理中心的工作有极大的支持,不仅能更好地指导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医校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更畅通了。相信这样的专业学习、医校联动定能在全省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0-25
2023
金秋十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浙江督导项目点迎来了疫情结束以来的首次地面培训-心理咨询中阶伦理培训。本次培训于10月20-21日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邀请到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首任主委、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委、北京理工大学贾晓明教授两位注册系统的大咖担任主讲,近100名专业心理工作者参加培训。浙江督导项目点负责人朱婉儿教授致辞,对两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通过本次培训促进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关于“网络与计算机使用的伦理”,钱铭怡教授从日常使用的手机说起,向大家介绍了基于网络的心理咨询概念及其在咨询实践中的发展,综合介绍了与网络咨询相关的伦理议题,如:专业关系、设置、对工作对象的评估、保密与预警等。学员们围绕网络咨询伦理相关案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危机干预中的伦理议题”模块,贾晓明教授从危机的概念切入,带领大家把讨论延伸到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层面,包括热线接听、校园工作、家校关系、危机中的知情同意等。 “临床心理学伦理规范:伦理与法律”的讲授中,钱铭怡教授列出多部与咨询伦理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地方条例,带领大家学习和回顾中国精神卫生法诞生的背景与现状,详细展开讨论其中重要条目,梳理和讲解与大家切身相关的法律规定。伦理决策和答疑环节,把现场的讨论气氛推向了高潮,学员们踊跃发言,问题涉及层面广泛而深入。包括:网络真实的有限性及引发的咨询伦理思考、“心理治疗”范围的进一步判别;多个咨询同时进行的应对疑问;咨询量表使用的伦理议题等。浙江督导项目点负责人、心理中心副主任祝一虹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她向两位授课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表示不仅在伦理的学习上,更是在处理伦理问题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今年正好是浙江督导项目点挂牌十周年,特别感谢朱婉儿教授带领浙江省专业队伍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感谢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对心理工作的关心和对本次培训的全方位支持。与会老师们共同表示:注册系统是大家的专业发展依靠,将一如既往地持续提升自身地专业素质。
10-14
2023
2023年10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新生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在“心立方”浙江大学心理成长基地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共开设了13个项目,共覆盖60余名研究生新生。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共涵盖了表达性粉彩绘画、OH卡团体互动、团体沙盘游戏、光照暖心与生物反馈、Switch运动健心、正念冥想等多个心理素质训练项目。令人沉浸其间,放松愉悦。愉快的时光总是犹如白驹过隙。同学们反馈在本次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中得到了休憩与收获,愿意今后常来“心立方”心理成长基地,实现研究生阶段的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 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2023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