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心理咨询服务数据动态
04-15
2016
03-23
2016
2016年3月23日,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承办的浙江大学“会心讲坛”第三讲之“爱情陷阱与幸福密码”在蒙民伟楼225举行。德国著名婚姻专家、临床心理学家、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IPA)精神分析师、德国伴侣治疗学院(Institut für Paartherapie, IFP)现任院长Dr. Bernd Boettger担任主讲嘉宾,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朱婉儿教授主持。 朱婉儿教授在开场白中讲到,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来自亲密关系的滋养,爱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亲密关系,但早年在亲密关系中遭遇的创伤往往是导致爱情困境的重要原因。如何理解自己和对方,让自己在爱情中获得滋养和成长是我们要学习和培养的一种能力。Dr. Boettger以德国一首古老的诗歌引入,为我们描述了在德国对于亲密关系的传统观点:“婚姻是对爱情的最深的表达”。在谈到当代德国社会理想的婚姻状况时,Dr.Boettger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的不是一段短暂的罗曼史,也不仅仅只是长久的一段婚姻。在很多德国人心中,排在首位的是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依偎的伴侣。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之中,但是对于如何维护人生最富有意义的亲密关系,我们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做好了准备。在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情形是——无论我们的意愿是多么诚恳,行动多么努力,我们的关系仍然会经历混乱、沟通不畅、相互怨恨、情感疏离、缺乏相互支持,最终和最坏的结果则是导致关系的破裂和分离。为此,Dr. Boettger跟大家分享了他在临床实践中所总结出的关于提升亲密关系幸福度的九大途径: 1.Be Initiative. 主动行动,不要等待。2.Reserve Time as a Couple. 为两人世界保留单独的时间。3.Guarantee Privacy. 尊重各自的私密空间。4.Talk about essential topics. 讨论本质问题。5.Acknowledge the double inner reality. 了解双方的内心世界。6.Equal Opportunities for Others. 双方平等沟通。7.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conflict and learn to solve it instead of denying it. 理解潜在的冲突,不回避,解决它。8.Balancing core conflict between self development and couple-development. 平衡自我发展和双方发展之间的核心冲突。9.Acknowledge of Unconscious Collusion. 了解无意识的共谋。 然后,Dr. Boettger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Q1:之前说到的童年创伤会影响之后的亲密关系,请举个例子说明童年创伤对于亲密关系影响的具体表现?A1:有些人年轻时受过虐待,那么在以后他可能会选择那些看上去很好,但实际上却会产生虐待关系的人来进行联结,叫作强迫性重复,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关系来比较好地管理好被虐待的情绪,所以在长大之后这种亲密关系实则是一种施虐与受虐的关系。Q2:如果恋爱关系中时间短暂,不能够深爱,您对此有什么建议?A2:也许你需要找一个好的伴侣治疗师。这其实是个很中肯的建议,也许你需要诉诸一些咨询或者谈话,来发现自身不能产生长久亲密关系的障碍在哪里,然后再用一段时间去改变自己,才能收获理想的爱情效果。 在最后,Dr. Boettger也不忘提醒大家亲密关系中的两人要分配出一段私密的时间来更深入地沟通,让爱情保鲜。讲座结束后,听众们纷纷上台与Dr. Boettger进行交流,希望心理中心举办更多学生关注的讲座。
03-17
2016
2016年3月15-16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举办了《萨提亚模式在教师个人成长及学生工作中的运用》专题培训。培训邀请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原主任蔺桂瑞教授前来授课,我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学(研)工部领导和老师,部分院系(学园)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等65人参加培训。 “只有自己拥有一个春天的生命,才能帮助别人创造一个生命的春天”——作为一种积极取向的心理治疗模式,萨提亚模式十分注重通过咨询师本身的人性力量来帮助来访者。蔺桂瑞教授在培训的一开始便通过和学员分享自身经历,向学员传递了萨提亚模式的咨询理念。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工作开展的效果和质量是和教师个人成长密不可分的。萨提亚模式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方式,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最终使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从而自信、自在、自主、自由地生活。 在两天的培训中,蔺桂瑞教授通过冥想、角色扮演、形体雕塑、小组练习、分组讨论等一系列现场互动方式,把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及实用技术身体力行地展现给各位学员,并让学员进行现场模拟练习,以促使学员快速掌握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理念及沟通技巧。 培训结束,很多学员表示:此次培训对于觉察自身在压力状态下的应对姿态及沟通模式有了深入的认识,对教师个人成长及开展学生工作都有很多启发与帮助,收获颇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此类培训。
03-14
2016
2016年1月1日-2月29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197人次(男性78人次,女性119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9%。其中,本科生99人次,占总来访人次的50%;研究生93人次,占47%;教职工及家属4人次,占2%。
01-25
2016
2016年1月21日,杭州迎来2016年的第一场大雪,我们也迎来了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博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邀请徐凯文博士在蒙民伟楼138室为我校学工线老师做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培训。全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学(研)工部领导和老师,部分院系(学园)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等参加培训。徐凯文博士首先从“云时代的心理危机干预——90后新人、新理论、新技术”这一主题切入,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现在的大学生生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际关系模式,他们更多地停留在网络中,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情感的联结,使得人们在危机发生时孤立无援。生活方式改变、社会文化和政策的变迁、原生家庭、功利教育、媒体传播等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徐凯文博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解决个体问题,更应该从大环境着手,通过改变环境来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幸福感。在晚间的培训中,徐凯文博士很细致地跟大家分享了学校危机评估与行动干预的理论、伦理和法律、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危机干预者的情绪管理等。整场培训,围绕着危机,一个个案例的生动讲述,让参加的老师们觉得收获满满,对实际工作充满信心。
01-15
2016
2015年12月1日-12月31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308人次(男性136人次,女性17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9%。其中,本科生174人次,占总来访人次的56.5%;研究生130人次,占42.2%;教职工及家属4人次,占1.3%。来访者求助问题类型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57.5%,疑似焦虑障碍、疑似心境障碍占到29.2%,其余占到13.3%。一般心理问题中,以个性与自我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家庭与亲子关系问题、恋爱情感问题为主,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52.5%。
12-15
2015
2015年11月1日-11月30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260人次(男性123人次,女性13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7%。其中,本科生128人次,占总来访人次的49%;研究生128人次,占49%;教职工及家属4人次,占2%。来访者求助问题类型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65.0%,疑似焦虑障碍、疑似心境障碍占到21.9%,其余占到13.1%。一般心理问题中,以个性与自我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情感问题、学业问题、家庭与亲子关系为主,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58%。
12-15
2015
时光在寒冷冬日中步伐渐紧,考试周日渐临近,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会管理考前心理压力,浙江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12月11日晚上18:30在小剧场201心理中心报告厅主办了考前心理压力舒缓沙龙,并有幸邀请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俞林鑫老师主讲。
12-07
2015
“锦瑟年华,幸福情旅”亲密关系工作坊是在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指导下,由公共管理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主办的工作坊,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情侣提供深入了解和沟通的机会,使情侣双方能更加理解彼此对于爱情的认知和表达,明晰男女在恋爱中的差别,提升同学们“爱”的能力。2015年11月29日下午13:00,“锦瑟年华,幸福情旅”亲密关系工作坊第一期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13成功举行。本期工作坊由包松老师和陈卫老师主讲,杨慧蓉老师和蒋闰婧老师辅讲。本期工作坊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尽管活动持续了四个多小时,但在结束时参加的三对情侣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感触良多、收获满满。本期工作坊正式开始前,主讲老师首先向参加的情侣及现场工作人员强调了保密原则。在本期工作坊中,情侣们均以自取的化名参加活动,确保在活动过程中能放下心中的顾虑,表达内心最真实的看法和感受。真实性是亲密工作坊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 随后,主讲老师带领大家到室外进行了“信任倒”游戏作为热身。从“二人倒”到“三人倒”再到“风中柳”,情侣们通过这一热身活动,对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信任和责任感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感受,大家的心情也因而逐渐放松,更好地适应了活动氛围。包老师也由此提出工作坊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升同学们的自我觉察力,让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会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热身过后,情侣们回到室内进行更为深入的亲密关系探索。在“男女有别”环节,首先进行的是“金星火星大碰撞”,即由情侣们分享自己最欣赏和最不欣赏的男性和女性的特征,让大家更直观地发现男生和女生在观点上的异同;随后进行“金星火星对对碰”,请男生女生分别分享自己在感情上的需求、在情绪低落时的需求、寻找自我价值的途径、恋爱初期表达感情的节奏、在增进爱情时的需要以及在男女沟通时常出现的误区,使情侣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到另一半的情感需求。 接下来进行的是“爱的五种语言”环节。在恋爱中双方总是希望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但对方有时候却没有感受到,其中就涉及到爱的语言。包老师根据美国著名婚姻家庭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的理论提出“爱”有五种语言,即肯定的言辞、好品质的时间、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情侣们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对“爱”的五种语言进行排序,同时揣测这五种语言在另一半心中的排序。结果显示,每对情侣的情况各不相同,情侣们习惯表达的“爱”的语言与另一半最为需要的“爱”的语言也总是存在着差异,而这也就是情侣们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一环节,情侣们都进一步了解了另一半最需要的“爱”的表达方式,并学会改变自己表达“爱”的方式以满足另一半的需求,从而让另一半能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爱”。在后期的反馈中,参加的情侣们都提到这是令大家感触最深的环节。在最后的“爱的天平”环节,情侣们结合自己在本期工作坊中的体会和感悟,分别对自己在爱情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在温馨而不舍的氛围中,本期亲密关系工作坊圆满结束。大家纷纷表示,本期工作坊使他们对双方的情侣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他们今后的相处模式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家还希望后期与老师们继续保持联系,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情感咨询。希望“锦瑟年华,幸福情旅”亲密关系工作坊今后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也祝愿参与的情侣们在今后的情感旅程中能实现“一生一双人,一世一诺情”的宣言。 附:“锦瑟年华,幸福情旅”亲密关系工作坊师资简介包松老师——副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长期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陈卫老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大学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心讲师。长期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杨慧蓉老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政办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从事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一线工作多年。马婕老师——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分团委副书记、辅导员。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卓亨逵老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蒋闰婧老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潘临灵老师——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助理(挂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文\周佳文 图\戴�公共管理学院宣传与推广中心
11-10
2015
2015年10月1日-10月31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194人次(男性94人次,女性100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1.2%。其中,本科生95人次,占总来访人次的49%;研究生97人次,占50%;教职工及家属2人次,占1%。来访者求助问题类型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67.0%,疑似焦虑障碍、疑似心境障碍占到23.2%,其余占到9.8%。一般心理问题中,以个性与自我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情感问题为主,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