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辅回顾·第一期|与花对话,遇见内心的宁静
团辅回顾·第一期|与花对话,遇见内心的宁静
05-04
2025
团辅回顾·第一期|与花对话,遇见内心的宁静
04-23
2025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近日,围绕心理工作案例主题研讨举行了3期辅导员沙龙。活动分别由化学系、医学院、能源工程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相关专家参与指导,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中心,各相关院系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共同参与。围绕实际工作案例,参会人员展开了深入细致地讨论剖析,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应对进行研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专家结合临床诊疗和心理咨询经验,针对案例中呈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和有效的处理策略。系列案例研讨沙龙的开展,搭建了辅导员工作交流和素质提升平台,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心理育人能力和水平。
04-01
2025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我校“五育并举 健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入选2025年度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基地以“五育并举健康促进”为建设理念,具有医院牵头—高校合作—辐射社区的全覆盖服务建设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大中小学学生群体,以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为重要特色,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工作专门化队伍培养的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的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总体目标,培育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推动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
03-24
2025
3月21日,时值“世界睡眠日”,浙江大学举办“世界睡眠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朱慧出席世界睡眠日健康讲座与义诊活动暨浙大二院浙大院区(浙大校医院)心理治疗中心落成揭牌仪式。校党委副书记朱慧指出,世界睡眠日旨在唤起人们对睡眠问题和睡眠健康重要性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对于在校师生来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学业、科研及工作等方面压力,也使得睡眠问题愈发普遍。大家要做健康生活的践行者,遵循昼夜规律,培养合理作息;做心理自助的先行者,学会用正念冥想、运动调节等方式舒缓压力;做健康校园的共建者,主动关注身边人的情绪状态,让理解与关爱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界睡眠日,举办健康讲座与义诊活动,希望借助专业的力量,为师生们的睡眠健康及心身健康保驾护航。浙大二院精神科陈巧珍与卢蕴容、浙大精神卫生中心邓伟、浙大心理中心黄皓明等专家学者分享睡眠与心身健康方面科普知识。校医院相关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心理治疗中心在开展心身健康医疗保障服务方面的相关工作。当天中午,在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举行的现场体验活动精彩纷呈,由药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带来的医疗咨询、解压手工、耳穴压豆、身体检测、投壶换礼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参与。此次活动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帮助师生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03-13
2025
3月12日,春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在紫金港校区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黄皓明通报2024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情况并介绍了2025年春学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黄芳介绍了2025年度心理动态测试工作相关安排。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许亚萍围绕“以体强心 以心促健 赋能成长‘心’未来”主题,介绍了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基本情况和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要点。她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以体强心,充分认识体育运动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通过开设心理健康交叉课程、运动健心互助工作等举措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在总结讲话提出,要全面认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多重叠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院系要做到“抓住关键少数、补齐绝大多数”,积极有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熟练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加强日常工作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这是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二是抓重点,从院系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依托二级心理辅导站做好全年工作统筹规划,灵活运用不同的工作手段,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及性;三是积极联动协同,利用好心理素质训练项目、学分互认、课程实践、心理健康服务等各类政策和工作资源,创新开展日常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上,举行了第五批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授牌仪式。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和各院系(学园)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参加会议。
01-19
2025
01-17
2025
2025年1月15日,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年终总结会在浙江大学科技园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专职教师参与此次会议,共同回顾与展望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篇章。会议由陈南菲主持。会上,心理中心副主任黄皓明以“专业赋能,助力成长”为主题,对2024年心理中心的专业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他详细阐述了中心在2024年咨询量增效与队伍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对未来提出了前瞻性思考,即:精进师资队伍的危机干预能力,加强院系联动和营造更加浓厚的专业讨论氛围,为师生提供更加坚实的心理支持。紧接着,心理中心副主任梁社红带来了题为“提质增效,育心助人”的总结报告。她生动展示了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工作上的丰硕成果与显著提升,并围绕师资培养、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心理课程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设想,希望下一步继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研究效果。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金芳芳以“心开始,新展望”为题,肯定了中心全年工作的成绩,并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同时,就下一年度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抓基础,重点是危机预防与干预能力;二是抓学习,重点是院系案例研讨常态化;三是抓影响,重点是发挥全省心理联盟领头作用;四是抓发展,重点是用好政策促队伍成长。最后,李涛主任发表了总结讲话。她对中心2024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从国家卫健委的政策文件出发,强调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高校育人工作要求,要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既要服务好学生个体,也要与院系紧密连接,既要符合时代潮流,更要满足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李主任还深情阐述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她鼓励大家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学会在解决问题中求发展,既要勇于个人奋斗,也要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次年终总结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24年度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为来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01-14
2025
2025年1月13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年度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40余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对2024年度心理中心签约咨询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进行研讨交流。 上午,会议首先由负责签约咨询师工作的心理中心专职教师金真皓进行“2023-2024学年签约咨询师工作总结”报告,从签约咨询师队伍发展、专业工作量和其他工作参与情况三方面对本学年签约咨询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后续工作和管理中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讲解。 随后,心理中心副主任黄皓明向各位签约咨询师表达了感谢,引导签约咨询师队伍就参与团体督导、心理素质训练、专业成长规划等话题展开了自由讨论。参会的签约咨询师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上午会后,心理中心专职教师李娟和孙大雁分别带领参会人员体验卉心园艺心理训练,在种植郁金香、洋水仙与金银花藤的劳动中促进身心放松和生命感悟。 下午,心理中心副主任梁社红主持课程教学研讨会。会议邀请清华大学沈雨曈和中山大学许俊斌两位老师做专题分享,通过在线会议分享两个学校在应用AI赋能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举措与探索,并与参会教师就24小时智能学伴、智能知识图谱、AI赋能课程的效果、教学班试点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随后,心理中心副主任梁社红进行了“2024年心理中心课程教学工作总结报告”,重点回顾了中心本年度在本研课程建设、迎评总结、微课建设上的举措与成效,梳理了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对新一年师资发展、培训交流与课程创新表达了期待。心理中心专职教师金真皓和胡春男分别对“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和“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挑战与授课经验进行主题分享。国锐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测量数据”作主题汇报。之后与会教师分别就“成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方向”与“朋辈课AI赋能教学创新”等专题进行分组讨论。 本次研讨会增进了心理中心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凝聚了各支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合力,拓展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
12-24
2024
2024年12月22日,浙江大学第五期心理助人能力培训在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主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党委学工部副部长金芳芳出席。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4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旨在提升育人队伍的心理健康素养与助人能力,增强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唐光政主任、谭忠林主任、王奕权主任和李晓晶副主任,他们分别就四类急需心理救援的精神问题进行了讲解,包括:抑郁焦虑相关情绪问题、应激相关问题、成瘾行为及电子产品使用问题,以及精神障碍中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主要危机、识别方法和干预措施。培训通过讲授精神障碍危机识别与干预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党委副书记们掌握常见精神障碍问题及有效的干预技能。在案例教学环节中,大家通过小组角色扮演,运用了家谱图、多元会商等技术工具,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了副书记们的心理谈话技巧,增强了与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及医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就家校协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预防和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涛对培训进行了总结。她基于浙大精卫模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AI智慧大脑系统,回顾了心灵援航初阶和进阶培训的核心内容,梳理了共性问题与谈话技巧,强调了心理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希望大家达成系统合作的共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通过此次培训,党委副书记们不仅加深了对心理障碍特征与危机的了解,还系统学习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提升了危机识别与处置、资源调动的能力,为更好地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预防提供了有力保障。
12-10
2024
2024年12月6日,“艺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专题工作坊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白沙综合楼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梁社红主持,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总监、表达艺术治疗硕士课程及社会科学硕士课程总监何天虹主讲,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等共30余人参加。首先,何教授带领参与者通过身体姿势进行热身,体验和学习如何将舞动和绘画的表达性艺术形式运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参与者们在进行了拍手游戏后,跟随音乐变换不同的节奏,从伸展双手到舞动行走进行了身体活动,并在身体所触及的个人空间中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感受。随后参与者们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脑海出现的画面,并且尝试了由点连线的绘画游戏,通过呈现的图形结合自身状态进行自我觉察与相互分享。参加者表示通过活动体验,不仅获得了身心的全然放松,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收获了新的体验,获得了新的领悟。然后,何教授就艺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何教授详细介绍了青少年所需心理辅导的特点、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的特点,强调了身体动作作为最自然和直接的沟通媒介,在沟通表达和治疗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出了身体动作同步和节奏对心理辅导效果的正面影响。最后,参与者就表达性艺术在心理辅导应用中的困惑,以及在个体辅导中如何应用身体动作开展工作等进行提问,何教授分别给予了细致而生动的解答。本次工作坊中,参与者们通过身体活动、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沉浸体验,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深刻感受到表达性艺术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后续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