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简介
目前心理中心共开设6门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其中2门建设了研究生版课程,且自行建设配套MOOC;1门为一二课堂融通课程。具体介绍如下:
一、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2学分,长学期、本科生课程ADMN0604G)
《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是一门为所有渴望了解自我、发掘生命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进而探索生命意义的大学生而开设的课程。旨在从“纵向”(以个体发展时间线理解和接纳当下的我)和“横向”(以当下的人生议题完善当下的我)两个层面来整合性地探索大学生的“成长”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尝试探索和回答“我是谁”,“我是如何成长为现在这样一个人的”(过去)、“我希望发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未来)、“我应该如何去成为这样的人”(当下)、“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人生疑问。
本课程将以探索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去了解自己的议题、解决自己的议题,给自己的人生赋予独特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成长。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了解心理诞生的过程,了解个体心智发展的过程及过往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学习自我、自尊等基本概念,悦纳当下的自我,培养爱和被爱的能力;遇到成长问题,学习压力管理,发挥自己的潜能迎接成年和独立生活的挑战;结合当下,放眼未来,赋予自己的人生独特的生命意义。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课程编号:9909002
《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MOOC网址:智慧树在线教育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106552#teachTeam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2学分,短学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本科生课程ADMN0603G)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大学校园中一项特殊的助人工作,它已被证明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本课程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者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识别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精神障碍与心理危机,掌握朋辈辅导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技术,增强胜任感和效能感。通过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本课程授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课重点在于知识精讲,线下课重点在于案例研讨、互动体验与小组合作等。要求学生在参加线下课之前,先行完成匹配的线上课程章节。在线下课,教师带领学生结合充分参与课堂的互动与探讨,技能练习,并在生活中实践朋辈心理辅导的谈话与处理技能。选课学生将有机会提高朋辈心理辅导胜任力,培养积极助人态度,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者的自助和互助功能。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研究生朋辈心理辅导》课程编号:9909001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OOC网址:智慧树在线教育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81776#teachTeam
三、成长中的亲密关系(1.5学分,短学期、本科生课程ADMN0602G)
本课程将围绕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关系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亲密关系,感受亲密关系,经营亲密关系。通过小组互动和课堂展示,在课堂中触发关系建立、探索和经营的体验。在体验中打磨关系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原生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对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心理发育与发展的历程;吸引力的秘密,社会认知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的影响;依恋理论与依恋视角下的爱情关系;爱情的建立、保持;性态度与性行为;亲密关系中的压力与冲突;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加深对心理学的兴趣,了解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感受自己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人性,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成功和失败,开始自我探索和自我整合之旅,为今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重视实践与体验,将有部分学时安排团体活动。
四、积极心理学(2学分,长学期、本科生课程ADMN0601G)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新的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促进人们幸福。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积极情感、积极认知、积极人格、积极关系和积极心理学应用。课程既包括积极心理学知识和理念的讲授,也包括实用技能的实践和体验。
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美德和优势、挖掘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习得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思维方式、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乐观与希望感、优化情绪智力、增加福流体验、健全和谐关系,不仅能够从纵向的积极视角来看待过去的自我、乐活当下、积极面对未来,还能够从横向的积极视角来看待自我、关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升自身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同时,获取属于自我的“十字打开”的积极人生钥匙。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1学分、短学期、本科生课程ADMN0605G、慕课+线下教学)
本课程属于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共同筹备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群体应对大学期间适应、人际交往、规划管理、恋爱交友、情绪管理、心理障碍识别处置及自我与生命价值探索等问题的能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线部分由“华五联盟”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学科教师17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录制视频慕课。线下部分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担任,带领学生整理复习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相关心理主题。针对本科一年级学生大学适应和发展主要议题,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学适应、个人管理规划、自我探索与自我认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亲密关系与情感、情绪调控、心理障碍识别应对、生命教育等内容章节。
六、卉心园艺与心理成长(一课0.5分+二课0.5学分、本科生课程ADMN0709A、线下园艺心理训练项目)
本项目为第二课堂项目认定第一课堂学分“心理类”项目,总学时为16学时,完整参与该项目并通过考核的学生,可获得0.5分的一课学分(归属通识课程的博雅技艺类,可认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学分,成绩仅显示为“合格”,无具体分数,不计入总绩点),以及0.5分的普通二课学分。
该项目共包含8次园艺心理训练,园艺种植的部分包括不同植物种类的园艺实践,将包含种子种植与小苗分栽、修剪换盆、扦插移栽、多肉造型、园艺养护等。在心理团辅的部分将结合园艺实践进行自我探索和互动分享,促进身心状态的放松和心理素质的成长。参与项目的学生将有机会在园艺项目体验生命成长,在劳动中感受创造与美,在互动中建立关系和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