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吗?
——当父母说“你该听话”,朋友说“你要合群”,社会说“你要成功”……
那些翻涌的情绪、说不清的焦虑、深夜冒出的迷茫,
是否也在问你:“我到底是谁?”“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属于你的探索
每周2个小时,给自己一个安全角落
让画笔、颜料、沙具、黏土代替语言
遇见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你自己
当语言遇到瓶颈时,我们用非言语的媒介绕过理性防御,用八周时间带你触碰最真实的自我:
■ 涂涂画画: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说不出口的感受
■ 自由书写:抛开逻辑,让笔尖跟着真实情绪流动
■ 艺术创作:搭建你的内心世界,看见隐藏的纠结
■ 素材拼贴:从碎片化的图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模样
你将这样度过这8周
第一周:破冰初识——用OH卡与姓名绘画开启自我表达,建立信任与联结
第二周:情绪绘色——通过情绪涂鸦,看清喜怒哀乐后的真实需求
第三周:墨迹启示——在看似随意的墨迹与色彩中,触碰潜藏的自我
第四周:面具对话——绘制双面面具,拼合多面的自我,学习接纳复杂的内在
第五周:家庭之树——绘制家庭树,从家庭脉络中理解自己是如何长成
第六周:梦境信使——回忆并绘制梦境,探索潜意识信使带来的启示
第七周:双人涂鸦——在九宫格涂鸦中看到自己的困局,寻找内心的答案
第八周:未来拼贴——用拼贴与共绘,拼出未来的憧憬
适合这样的你
✓ 明明生活“正常”,却时常感到空虚
✓内心有很多感受,却不知如何说出口
✓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渴望真实联结
✓希望更了解自己,探索情绪与行为的根源
✓愿意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在世界
往期学生收获:
“收获了很多和自己相处的机会和时间,了解自己的内心。以前一些关于自我的想法在我心中是模糊的,固定的自我沟通时间让我在日常的生活中更能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控制好自己情绪”
“让我真正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可以向同伴袒露心声”
“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新玩法,简单的玩法也可以很开心很有意义,也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思考的感觉,帮助我学会去寻找内心属于自己的空间”
团体带领者:
邵瑾 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博士,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X-20-79)。清华大学心理系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毕业,接受过系统的表达性艺术、心理动力学、叙事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
田冰 心理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 (UCL) 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得CPS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咨询伦理认证(初阶、中阶)。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完成一年心理咨询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并于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完成一年半的实习和见习项目。参加过认知行为疗法(CBT) 、心智化疗法 (MBT) 、团体咨询与治疗、格式塔治疗、游戏治疗、一次单元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
团体助教:
姜杭钰 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硕士,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习咨询师。正在进行学院派项目两年长程培训,曾在南京脑科医院见习。
孔令怡 爱丁堡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硕士,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习咨询师。已完成英国COSCA心理咨询协会人本主义和心理动力学方向咨询技能培训、获CPS注册系统咨询伦理认证(初级)。
团体时间:10月23日-12月11日,每周四下午2点—4点或晚上6-8点(视报名情况),共8次,每次两个小时
团体人数:10-16人
团体地点:玉泉校区永谦学生活动中心108室
报名须知:无需任何艺术基础,为保障团体效果,报名者需确保全程参与,超过1/3缺席的会取消参与团体资格。团体开始前将签订保密协议。
注意事项:本团体辅导全程参与即可申请获得美育第二课堂记点(根据《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参加心理素质训练项目,完成项目反馈,经校团委审核后,最多可获得0.8记点)。本团体辅导作为心理中心沙盘艺术室心理素质项目纳入第二课堂管理。
本团体性质为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目标为心理成长和自我探索,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会电话联系,若在团体开始前1天未收到电话,请关注后续活动!
报名截止时间:10月20日晚24:00